其實誘發癌症的因素很多,包括遺傳、化學藥物、環境因素、輻射線、空氣汙染、以及飲食。根據研究指出其中至少35%的癌症是因飲食引起,如肺癌、大腸直腸癌、攝護腺癌、乳癌、胃癌,跟飲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因此,若要降低罹患各種癌症的機率,首先應養成一個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,美國國家研究所也發現,只要遵循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,就能大大減少癌症的發生。
而三大營養素與癌症的關係,主要與食物攝取量的多與不均衡有關。攝取量過多所造成的熱量過剩,會導致脂肪細胞的堆積,而攝取不均衡將使身體內分泌系統失調,可能使某些依賴內分泌的癌症發展或被加強。
飲食相關的致癌因子,分述如下:
根據研究顯示高熱量高脂肪的攝取量與癌症的發生率成正比,而且在動物實驗也發現過量餵食的老鼠不僅癌症發生率增加,也加速腫瘤進展的速率。美國癌症學會研究調查亦指出,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%或以上者,得癌症的機率較同年齡、體重正常者高出許多。
目前已經證實脂肪攝取超過總熱量的30%,會增加癌症罹患機率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式脂肪酸,目前廣泛用在西點和油炸食品,如洋芋片、炸雞、麵包、餅乾等食物。市面上常見的氫化植物油、乳瑪琳、烤酥油、均為反式脂肪酸。研究指出每增加反式脂肪酸熱量2%,就會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罹患機率。
食物經高溫油炸、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化合物,此化合物具有致癌性,與呼吸道、腸胃道癌症相關。所以應該改變烹調方式以及減少攝取燒烤過的肉類。
添加在香腸、火腿、臘肉等肉類加工品中,主要作用是保存食物並增加風味與色澤。但亞硝酸鹽若添加過量或長期大量食用,則可能增加致癌的風險如食道癌、胃癌。
農作物在收穫、儲藏、加工中容易引起黴菌汙染進而產生黃麴毒素,黃麴毒素更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常發生在花生、玉米等農作物。
癌症病人常見因治療的副作用,造成的飲食問題與處置如下:
建議每天要攝取六大類的食物,因為沒有單一種食物含有身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素,況且治療期間的癌症病人對於熱量及蛋白質的需要量也比一般人多,所以必須依據所接受的治療種類以及病人的狀況來做調整。營養師也可能建議使用市售的商業營養配方,以提供治療期間所需的蛋白質、熱量以及其他營養素。
建議可以多方嘗試新的食物,而營養師也會在做完營養評估後給予個別化的飲食計畫,如果有任何飲食上的問題時,可與他們討論。
對於癌症的病人,需要配合病情狀況,提供適當的營養治療。
原則:
癌症常見飲食Q & A
A:良好的營養支持能有助於提升對治療的承受力、維持身體正常機能與增加免疫力,因此癌症治療期間應攝取足夠熱量、蛋白質與均衡多樣化的飲食,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,所以 並不建議在治療期間改為吃素。
但若因為宗教信仰或其他因素仍須素食時,則建議採取蛋奶素為佳。因為組織修補、白血球數回升均需要熱量及蛋白質的支援。而採取蛋奶素食者飲食中包含了蛋、奶、豆類或是高蛋白的飲料,再搭配食用多種顏色食物,產生互補作用有助於營養素均衡攝取。
而素食者良好的脂肪酸來源:可藉由使用含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烹調用植物油與攝取全穀類、堅果類獲得。還要特別注意油、鹽、糖與加工製品的攝取量應適當勿過量,並多吃深綠色蔬菜、堅果類、未精緻的天然食物與遵守毎日五蔬果原則,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。
A:癌症病人多數都有一個相同的疑惑,就是「治療過程中,如果吃的多營養太好就會被強悍的癌細胞吸收,反而促使腫瘤快速增長及擴散惡化……」這一類的流言,但究竟實情如何呢?事實上,營養太好,會「養肥」癌細胞, 造成癌症快速生長的說法,是不正確的觀念。
相反地,癌症病人應該多攝取蛋白質和熱量,主要的原因在於治療期間病人需要體力,而且要增加身體修復的能力,蛋白質和熱量攝取量都要比沒生病以前更多。
此外,當營養不足時,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也會變差,不容易發揮抑制癌細胞的效果。因此,營養的質與量均不好時,並無法「餓死」癌細胞,只是讓癌細胞變得比較不活躍,同時也影響到正常細胞的活性,因而降低康復的機率。
為了保持體力進行治療,醫師會特別叮嚀癌症病人的熱量攝取應比生病以前多百分之二十,同時為了修補因手術、化學治療、放射線治療而受傷的組織,蛋白質的攝取也要比沒生病以前多。不過,除了想辦法提高蛋白質和熱量的比例外,癌症病人仍然應該盡量做到均衡飲食。
參考資料
【重要消息】和信醫院自2024年10月01日起提供疫苗接種服務
|